防腐涂料起到阻隔空气和氧气,减缓金属底材腐蚀进程的作用。但是,单层的防腐涂料并不能完全阻隔空气接触底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防腐涂层逐渐变薄,渐渐失去防腐效果。因此,一般会涂装多层涂料。每层防腐涂料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就比如防腐中间漆来说,兼具防腐效果之外,还具备黏合底漆和面漆的作用。中间漆选用的一般都是性质温和的防腐涂料,这样可以降低涂料之间的互斥性,让每层防腐涂料都发挥出应有的特性出来。
当我们施工为多层涂料时,涂上层涂料时应等下层涂料的漆膜全部干燥后。因为下层涂料如果没有全部的干透,很容易产生皱褶和浸润底层涂料,并导致剥落的现象发生。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厚度的涂层从液态达到规定干燥状态的时间称为干燥时间。对于涂装施工来说,涂层的干燥时间越短越好,过长的干燥过程容易使涂层在干燥期间沾上雨露尘土等杂质,并且占用生产场地,拖长施工周期。并且由于受涂料材料的限制,往往要求一定的干燥时间,才能保证成膜后的质量。
涂层达到一定干燥状态的时间与涂料品种、涂层厚度、温度、湿度及施工环境等因素有关。即使是同一品种,所用的溶剂及稀释剂不同,其干燥时间也不相同。挥发型漆类、如硝基漆、过氯乙烯漆、热塑性丙烯酸漆等干燥较快,而通过“氧化”与 “缩聚”干燥成膜的热固型漆类则干燥较慢,有的需加热烘烤才能干燥成膜,自干漆加强通风则可提高干燥速度。涂层的完全干燥时间也因涂料品种而异,以聚氨酯漆为例,其实干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但完全干燥时间却需要7 天左右。
涂层的干燥状态在我国一般分为表面干燥、实际干燥和完全干燥几个阶段。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则把涂料成膜各个阶段的干燥情况和固化程度分为8个阶段来测定,它们是指触干燥、不粘尘干燥、指压干燥、干至可触、硬干、干透或实干、重涂干燥和无压痕干燥。正确地测试涂层的干燥时间,有利于对涂装施工进行科学的管理及产品涂装质量的提高。八级干燥时间测定法如下:
触指干燥
先用干净的手指尖轻轻的接触漆膜,然后立即用手指尖放到一块干净而透明的玻璃纸板上,以观察有无漆料转移到玻璃板上。如果漆膜还有些发黏,但已不再黏手指了,则认为已经触指干了。
不粘尘干燥
用镊子从脱脂棉上分出一些棉纤维来。在干燥过程中,每隔一定的时间,从漆膜表面上方25毫米处向漆膜的一定区域飘下几根棉纤维。如果落在漆膜表面上的棉纤维能被轻轻吹走,则认为已经不粘尘干了。
指压干燥
把一块专用试纸放在漆膜上,再在指上放一个钢柱。持续5秒后,取走钢柱并翻转试板,如果试纸能再10秒内掉下来,就认为漆膜已经指压干了。
干至可触
用手指轻度触摸漆膜,已经没有黏手现象,且感觉漆膜已经硬实,则认为漆膜已经干了。
硬干
把大拇指尖放在漆膜上,以食指职称试板,大拇指以最大的力量向下压,然后用软布轻轻抛光漆膜表面的被试验部分,如果试验痕迹在抛光时能除去,则认为漆膜已经干了。
干透或实干
把试板放在水平位置上,操作者保持合适的高度,把大拇指放在漆膜上,手臂处于垂直位置,然后用手指触向漆膜,用手臂施加最大的压力,并同时使大拇指转动90度,如果漆膜无松弛、脱落、起皱或其他破坏现象,则认为漆膜已经干透。
重涂干燥
当第二道漆或指定的面漆涂到该漆膜上后,不会产生漆膜缺陷,且第二道漆的干燥时间不超过头道漆的最大允许时间,则认为该漆膜已经达到干可重涂的状态。
无压痕干燥
将一块平整的帆布放在试板的一片均匀漆膜表面,再放上一个直径为50毫米,重约0.7千克的钢柱,在标准条件下保持18小时或其他的规定时间。取下钢柱和帆布后,用洁净的空气流吹除漆膜上的纤维和灰尘,立即检查漆膜表面印痕,干燥试验应显示漆膜达到无印痕为止。
要注意的是,涂层在达到了实干状态之后,并不意味着其防护性能达到了最佳状态。在其达到完全干燥状态之前,涂层的固化过程仍在继续进行。有些涂料,如过氯乙烯漆,由于其具有保留溶剂的特性,虽然干燥较快,但完全干透则很慢,在保留的溶剂未完全挥发之前,漆膜的硬度不够,附着力很差,在其完全干透之后,其硬度及附着力才会有所提高。此外,如醇酸树脂漆,由于是靠氧化聚合来固化成膜,所以实干较慢,而完全干燥时间则更长。在涂层未达到完全干燥状态之前就投入使用或不注意防护,将影响其使用寿命。